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

在Squeezebox全家音響系統上收聽Spotify

雖然Logitech的Squeezebox音響系統已經在去年停產了,但是在短期間還沒有擴充的需求下,原來建置的Squeezebox全家音響系統還是可以用的很開心的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:

讓音樂充滿家裡的每個角落–Squeezebox全家音響系統建置

現在Spotify已經進軍台灣了,當然是要善用現有的資源,把Spotify的豐富音樂資料庫,搬到家裡的音響來播放。

雖然Squeezebox有提供官方版本的Spotify App,但功能卻陽春的可憐。加上Logitech已經停產Squeezebox,對官方的Plug-In基本上不應該再有什麼期待了。目前最好用的Spotify Plug-In,應該非Triode的Spotify Plug-In莫屬。

在安裝完Spotify Plug-In後,Squeezebox的網頁介面就會出現Spotify App了。

image

Spotify App提供的功能與桌面版的Spotify功能差不多,除了熱門排行、最新歌曲、電台外,這裡還可以找到你的收藏,以及儲存的播放清單。但是比較可惜的是,收藏庫的部份似乎沒有和桌面版的同步。

image

Spotify的歌曲與專輯瀏覽介面,與Squeezebox的操作介面幾乎完全一樣。就好像家裡的音樂庫頓時間成長了好幾百倍一樣。

SNAGHTML52c5a8b
Spotify App還提供了自己的串流引擎,暫存時間會比Squeezebox內建的串流引擎更長。不過實際測試下來,使用中華電信60M的FTTB,在這個App上聽320k的音質,還是會有斷斷續續的情況發生。不過幸好160k對我這個木耳而言應該是夠用了。

SNAGHTML53174b2 
當然,Squeezebox上的Spotify也提供了廣播的功能。它預設建立了十多個電台,和桌上版的Spotify一樣,聽到喜歡的歌,只要按下大姆指的圖示,就可以將你的音樂喜好傳回給Spotify做為電台的調整。

image

有了Spotify這麼大量的音樂庫,當然要好好利用一下。例如最近就快要過聖誕節了,可以利用Spotify內建的搜尋功能,找尋「Christmas」相關的歌曲。可以找到41萬多首歌曲。看來要聽到下一個聖誕節也不成問題了。

image

當初之所以要建置Squeezebox全家音響系統,就是希望在家隨時都有源源不斷,並且可以隨心情做變化的背景音樂可以聆聽。但是後來發現,要收集這麼大量的音樂庫,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是難以想像的。現在有了Spotify的強大火力支援,總算是完成一個小小的夢想了。

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改變你聽音樂的方式–Spotify音樂串流服務

還記得在5、6年前,我正在為當時尚未實現的全家音響計畫,找尋音樂來源。那時我曾經使用過一套音樂串流服務,名字叫作Pandora。

Pandora聽音樂的方式很特別。首先,你要找到一首自己喜歡聽的歌,Pandora便會以這首歌當作起點,找出幾十首類似的歌,做成一個音樂電台。在收聽音樂的時候,聽到喜歡或是不喜歡的歌,你隨時可以按下喜歡或是不喜歡的按鈕。接著Pandora便會以你的喜好,動態調整出最適合你的音樂。久而久之,這個音樂電台播出的音樂,都會是你喜歡聽的歌曲了。

這種聽音樂的方式,根本就是為我這種聽音樂喜歡跳來跳去的人所設計的呀。就這樣,我用Pandora聽了幾個月的音樂,也建立了一些自己的電台。不過Pandora也有些問題存在,例如它完全就只有西洋音樂,沒有任何中文或亞洲歌曲。不過最令人遺憾的是,在用了幾個月之後,有天開開心心地上網要去聽音樂,網頁竟然出現了這個畫面。
image

沒錯,因為海外版權的關係,Pandora無法在台灣提供服務。而且還是一夕之間,說封就封了。

沒有Pandora的日子,只好透過KK Box來解悶了。但是我主要要聽的音樂是New Age,而KK Box的非華語流行樂的排行榜,幾乎都是那幾首不曾換過的歌曲。用了幾個月,也就只好停掉了。

就在Pandora停止海外服務後沒多久,瑞典一家新興的音樂串流服務公司 – Spotify,開始在全球造成一股旋風。 藉由兩千萬首歌的後援,Spotify每進入一個國家,都會是當地的大新聞。上個月底,Spotify終於宣佈進同台灣,讓台灣的使用者也能擁有全新的音樂體驗。



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

2013三個預算化之三 - 健康預算化

過去,我是個吃不胖的體質。大學畢業之後,體重一直維持在67~68公斤左右。每次有人問我,你是怎麼維持體重的?我總是一本正經的說,吃宵夜就對了呀,因為只要不吃宵夜,體重就會開始下滑了。

來到高雄之後,生活習慣在莫名之間發生了其妙的變化。搬到高雄的第六年,體重總是在70~71上下,久久才會看到6字頭。到了2012年,不得了了,從春天的70,夏天的時候變成71,到了冬天,即然看到73的數字。

再三確認我的TANITA體重計運作完全正常,沒有丁點損壞之後,我受到的打擊,大概就像當年大學聯考落榜一樣地震撼。

基於這個原因,2013年的計畫目標之一,就是減肥。

喔,不,是體重管理。

我這個人是純學術加工具派的。所以體重管理的實施計畫有二:

1、先研究一下體重管理的書。
2、再Survey一下體重管理的3C產品。

在博覽群書之後,我發現體重管理其實不會很困難。簡單地說,就是你每天吃下去的東西,都是累積的熱量。而每天散步、打電腦、發呆、罵小孩等等的活動,都會消耗這些熱量。如果每天都是吃進去的比消耗的要多,累積到8千卡,你就會多出1公斤的體重。相反地,如果每天都是消耗的比吃進去的還要多,消耗到8千卡,體重計就會默默地為你減去1公斤的重量。

所以這次的體重管理計畫重點有二項:

第一、要記錄到底每天吃進去多少熱量。
第二、要記錄每天到底消耗多少熱量。

有進有出,這樣長期下來到底是會胖還是會瘦,不就一目暸然嘛。就是這麼簡單。

說到每天記錄吃進去多少熱量,聽起來難度好像很高。為了這個,我還跑去買了食物營養全書來K。但是如果每次吃完飯,還要再回想剛才豬肉吃了多少公克,瘦肉多少克,肥肉又是多少克。紅蘿蔔多少克,白蘿蔔多少克。到底加了多少的糖,加了多少鹽。光是想起來就昏了。

後來我發現一個計算卡路里的好方法,我稱它叫超商減肥法。便利商店賣的東西琳瑯滿目,想要喝的,冰箱有罐裝飲料,要吃的,加上有冷藏便當,一時嘴饞,也有上百種零食供您選擇。更棒的是,所有的東西都有熱量及營養標示。就算不會計算卡路里,吃個一個月的超商,大概以後抓起來也八九不離十了。

在解決了一個難題之後,接下來的問題就麻煩了。要怎麼知道我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有多少呢?雖然網路上能找到一堆數據,告訴你男生一天要多少卡,女生一天要多少卡的熱量,但是明明我每天的活動量就是不一樣呀。沒道理我今天參加馬拉松,跟明天在家睡一整天,兩天消耗的卡路里都是一樣的吧?

這時候就得靠工具的幫忙了。

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

2013三個預算化之二 - 時間預算化

2012年末,我看到模擬城市新版的預告片,滑溜的3D效果,還有可以追蹤到個人的場景變化,高中時代可以花一個下午蓋城市的回憶立刻湧現。二話不說,馬上預購了一套。到了今年三月,好不容易等到新版正式上市的那一天,我興衝衝地在我新組好的超級快速Windows 8電腦上安裝完成。果然模擬城市的魅力一點都沒有減退,蓋了一個城市,也花了我一整個晚上的時間。

過了那天晚上,我就再也沒開過這個遊戲了。

我自認為我對於模擬城市的熱情,仍然像我的小朋友看到巧虎時一樣高。但不同的是,在排除掉和小朋友裝瘋賣傻,排除掉無盡的家事任務,排除掉為了怕大腦囤積膽固醇而在公園當人肉旋轉木馬的時間之後,我的空閒時間大概就跟十字路口的綠燈一樣短了。

2005年我剛搬到南部住的時候,有一段不算短的空閒時間。在那時候我為了建置懸吊式檔案系統,因而接觸到David Allen的GTD (Getting Things Done) 的工作方法。這是繼黑川康正工作術之後,對我影響最大的工作哲學了。GTD的工作理念很簡單,就是把事推給別人去做就對了。只要事情能在兩分鐘之內完成的,就順手把它做掉。如果沒有辦法在兩分鐘之內完成的話,就想想這件事能不能叫誰去做。如果找不到替死鬼的話,就把這件事記下來,以後再做吧。

看到這裡,你應該可以想像採用GTD的人,手上總會有一長串的待辦工作清單 (假設你的工作總是推不出去的話)。為了整理這長長的待辦事項,David Allen為每個工作事項定義了一項工作情境 (Context)。為了讓這些工作情境可以在電腦排序中排在前面,每個工作情境都用「@」符號做為開頭。例如:

@Work (上班的時候)
@Home (在家)
@Shopping (在外面逛街的時候)
@Waiting For (某項事情已經交給別人去做了)
@Agenda (要和別人談什麼事先記下來)
Someday/Maybe (放一些「總有一天我一定要…」的事情)

有了這些Context之後,你便可以叫大腦使出忽略大法。當在上班的時候,就只看@Work的工作清單,在家的時候,就只看@Home的工作清單。如果臨時有什麼超過兩分鐘才能完成的事,就先記下來,等到情境轉換的時候才說。

除了Context之外,GTD的待辦事項還有「專案」的概念。你可以把相同專案的工作整理起來,方便掌握屬於某一個專案的所有工作。

除了工作事項的整理外,GTD在文件管理上也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。例如你得先買台標籤機,你得具有充足的資料夾,以便隨時可以為某個文件歸檔。43 Folders的文件整理方式也可以讓你不會忘記某天該做某些事,只是我沒那麼大的空間放這麼多資料夾就是了。

對GTD有興趣的話,可以參考這篇15分鐘學習GTD的網站。

使用GTD最大的好處,就是有一堆的軟體或雲端服務,都直接提供GTD的支援。我目前就是使用Toodledo來管理我的待辦事項。手機的部份,則是使用Pocket Informant來管理我的工作。Pocket Informant支援GTD所有該有的規範,例如Inbox、Projects、Contexts,以及Next Actions等等。更棒的是,Pocket Informant支援Google Tasks、Toodledo、Evernote,以及iCloud等服務的同步功能。有了Pocket Informant加上Toodledo,以後想忘記事情也很難吧。

相片 2013-8-12 上午1 30 34

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

UV100防曬家庭代言人-男人防晒新體驗

身為一個男人,當然是不行在大太陽底下撐傘防曬的吧。但是,每次和老婆一起走在大太陽底下,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往老婆的陽傘底下靠過去。出門的時候一家三口往那狹小的傘影擠來擠去的畫面,也是常有的。

話說今年夏天實在有夠熱,光是出去買個便當,就覺得快被太陽燙傷。(還是在辦公室吹冷氣比較人性!)

每次看老婆可以明正言順地躲在陽傘的陰影下,真令人又羨慕又忌妒。所幸,老婆終於良心發現,幫家裡的兩位男士,貼心地準備了輕薄的防晒衣


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

從日本訂閱巧連智英文版

從小武俠片都是這樣演的,可憐的主角年幼就因為遭受奸人所害而家破人亡,淪落到深山或是險惡之地。進而獲得貴人相助,獲得絕世武功,最後終於能為父報仇。這個故事結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:如果你的資訊來源與大家一樣,那麼你的成就會跟大家一樣。所以每當我要學一個新的東西,總是會花很多的時間去找尋稀奇古怪的資源。

我從來不覺得小朋友應該太早接觸英文,畢竟我的英文也是從國一才開始學的。但前一陣子巧連智寄來了英文巧連智的試閱光碟,李小發好像又中了一次蠱一般,沒事就吵著要看英文巧虎。想想反正小朋友有興趣的話,早些接觸也不是壞事。而且英文巧連智的光碟中幾乎沒聽到什麼中文,所以就乾脆來Survey一下日本巧連智的英文巧虎好了。

巧連智的巧虎,是由日本的Benesse會社發行的。Benesse是一個專門從事通訊教育的公司,他們開發出的教材的教育對象,從剛出身的Baby,一直跨到高中教育,甚至到成人教育都有。在幼兒教育方面,最有名的就屬こどもちゃれんじ,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巧連智系列了 。

日本的巧連智英文版是按照年齡來區分的,從2~3歲開始,到5~6歲,總共有四個年齡等級。2~3以及3~4歲每期2,800日元,4~5以及5~6歲每期則是3,318日元。教材是每2個月一期,與台灣巧連智的每個月一期有很大的不同。

透過日本代購,我成功地為李小發註冊了3~4歲的英文巧連智。不到一個星期,教材就寄回台灣了。

DSC_9591

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

2013三個預算化之一 - 金錢預算化

春天是做計劃的季節。為了讓今年的目標能夠全部達成,我整理了手頭上的一些工作方式。很湊巧的,這些方式都是某種型式的預算計劃,所以我把它歸納成三個預算化:

用錢預算化 – YNAB

說到預算化,最直覺想到的當然就是金錢了。雖然所有財務的書籍都會教大家要量入為出,要做好財務預算,但是沒有工具的補助,要做好收支預算,可得耗掉不少的時間。雖然我從2004年起,就開始使用Microsoft的Money來記帳,中間也換過不少的記帳軟體。但是如果不是以預算當作出發點,這些記帳軟體的功用,也就止於記帳罷了。記久了,也真的就罷了。

年初的時候,偶然在網路廣告上發現了「YNAB」,才終於讓我擺脫單純的記帳模式。

image

YNAB是You Need A Budget的縮寫,他的主要論點,是以下四條規則:


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

Live行事曆改版了

自從微軟將Hotmail改版為Outlook.com之後,整個介面也設計的跟Windows 8的Windows UI環境一致。繼郵件、聯絡人,以及SkyDrive之後,這星期微軟也終於將行事曆改版了。現在在Outlook.com中,你可以看到以下功能:

OutlookCal-003

前一陣子我原本打算將原有行事曆功能,全部轉到Google上使用。原因很簡單,Live上的行事曆真的太醜了。或許你已忘了過去的行事曆長得怎麼樣:

OutlookCal-001

新版的行事曆,介面採用跟Outlook相同的設計。不同的行事曆,用不同的色塊來展現。如果要新增某一段時間的活動,也是跟Outlook一樣,直接用滑鼠拖曳時間區段後,就可以直接輸入活動的資訊了。

OutlookCal-002

你也可以用畫面上方的功能Bar,來新增工作、活動,或是生日提醒。

OutlookCal-004

新改版的Live行事曆,介面與Windows UI下的行事曆幾乎一模一樣。不過現在手持式裝備和Windows 8都有內建的行事曆的功能了,大部份的人使用行事曆應該都是透過同步的方式使用,很少會直接進到Web介面了吧。

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用MyMovies打造自己專屬的MOD系統

自從有了小朋友之後,看電影的機會就變少了。過去想看電影,可以立刻衝去電影院,買個超大爆米花,吹著舒服的冷氣,享受大螢幕和震耳音效的刺激。就像想省點錢,不去電影院,也可以去租個DVD,再配上個鹽酥雞加飲料,同樣是天堂般的享受。

但是現在看電影,一定得要趁小孩出差的時候。否則常常看到正精彩的時候,小孩睡的不滿意,就得明天再見分曉了。一部電影常常得像連續劇一樣,分成5、6次才看的完。但是DVD出租店的租期,常常只有1、2天而已。這樣折騰下來,時間根本不夠啊。即使是利用中華電信的MOD,一部片子只有3天就到期了,而且租金還得要100元左右。也不是像我們這種小資家庭負擔得起的。

在之前的文章「數位家庭的多媒體中樞 -- Windows 7 Media Center」中曾經提過,我現在是使用Windows 7 Media Center,來作為家中的電視方案。Windows 7 Media Center不但可以讓你用自己的步調看電視、聽音樂,看照片,微軟還為Media Center推出了公開的SDK。因此許多軟體公司可以為Windows Media Center增添各種不同的功能與服務。今天要介紹的,就是專門用來整理電影的軟體 – My Movies for Windows Media Center。

My Movies是一套用來管理電影的軟體,它可以為你記錄你所擁有的、租過的,或是想看的電影。若你已經擁有了某部電影,My Movies還可以幫你把電影拷貝到硬碟裡頭。並透過與Windows Media Center完全整合的介面,讓你透過遙控器,便可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想看的片子。效果就和中華電信的隨選MOD一樣,但是少了租期的壓力。只要你的硬碟夠大,要放多久,要看多久,都隨你高興。

My Movies 分成兩個部份,一個是用來看電影用的Windows Media Center擴充插件,另一個則是管理電影用的管理工具。在安裝完My Movies之後,Windows Media Center會出現「電影」以及「電視劇」兩個大選單。其中電影故名思義,就是用來看電影的。而電視劇,則是用來瀏覽電視影集用的。

MyMovies-01 

要看電影的話,可以進到「電影資料庫」的功能。電影資料庫中有過去曾經複製下來的DVD或藍光影片。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瀏覽家中的影片庫,例如:

利用封面牆的方式,方便一次看清楚家中還有哪些電影尚未看過。

MyMovies-11

或是分開成左右兩欄的方式。右欄用來瀏覽影片庫中所有的電影。右欄則會出現選到的電影的介紹。

MyMovies-13

利用這種方式,當你選到一部電影,並且數秒鐘未動作時,便會切換成具有大型劇照的背景圖加介紹。在FullHD的大螢幕下顯示起來,更是另人震撼。

MyMovies-14


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

我看好Windows 8的幾個理由

今年年初,電腦的硬碟無預警地罷工了。剛好趁著這個機會,我把將電腦重灌成Windows 8。為了迎接這個微軟全新打造的作業系統,我還特地把螢幕換成比房間電視更大的ViewSonic 27吋IPS大螢幕。另外,還在PC Home上訂購了Logitech最新的T650無線觸控板。在經過幾天的摸索之後,這個全新的作業系統所帶給我的震憾,就像27吋螢幕一樣大。

Windows 8幾乎可以說是從Windows 95以來,變革最大的一個版本了。在上市幾個月後,也看到了Windows 8銷售不如預期,或是使用者接受度不高等負面的消息。但即便如此,我還是認為Windows 8有許多挺得住的理由。

簡單明瞭的Metro介面


Windows 8最受人注目的焦點,就是它捨棄了從Windows 95就開始使用的開始功能表。取而代之的是,一個一個方塊所組成的Metro介面。Metro介面的設計理念,就是要把介面中繁複的UI裝飾給去除。只有對使用者有意義的內容,才能出現在珍貴的顯示空間上。而動態磚的設計,更是讓使用者在主畫面,就可以完全掌握所有的資訊。我現在只要在Metro的首頁中,就可以知道我有哪些新郵件、我的朋友在Facebook回了我哪些訊息、我的MSN、Line,或是Skype有哪些朋友在敲我。更不用說這星期高雄的天氣如何,今天蘋果日報有哪些重點新聞等等,這是過去所有桌面或行動作業系統都無法達成的一件事。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