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

Windows Live的Blog功能要收掉了

真不知道今年Microsoft是出了什麼事,先是Windows Phone的市場佔有率節節敗退 (這部份我也有幫到忙就是了。),搶攻年輕族群的新手機Kin更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(據說還創下了全美銷售僅500台的記錄。)。現在連Windows Live的重要功能,Space,也要守不住了。

這兩天登入Windows Live Space,會先看到這個畫面:

image

美其名是要為您的Windows Live Space免費升級為Word Press,但實際上的意圖很清楚,就是Windows Live Space玩不下去了。根據微軟的說法,服務將於2011年3月終止,但從2011年1月起就無法再更新Blog了。

還好,我老早就轉到Blogger了。

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

Wired: Web已死

Skull

Web 3.0是個怎麼樣的世界?

Wire:Web已經死了。

一看到這一期的Wired雜誌,便立刻被它鮮紅斗大的標題嚇到。在當大家還在思考Web還會有什麼創新的服務的同時,Wired雜誌已大膽地預言Web的死期將至。從底下這張Internet各項服務的流量圖便可看出端倪。

Sources: Cisco estimates based on CAIDA publications, Andrew Odlyzko

其中一個原因,就是Web已逐漸 AP化、設備化了。舉幾個例子來說,我會用Windows Mobile手機看看公司的Exchange Mail和Hotmail有哪些新的郵件。用iPad的Friendly Facebook或FlipBoard瀏覽Facebook。或是用Discover來看看今天的Wikipedia有哪些精選條目。基至家中的Squeezebox音響也用Facebook的相簿來當電子相框的播放內容。許多原本要透過瀏覽器的存取,現在都被設備所取代了。

Web的優點就是具有通用性,不管是桌上型電腦、筆記型電腦、平板電腦,還是手機,不管是標準螢幕、寬螢幕、大螢幕、小螢幕,全都可以一體適用。但這種通用性,已慢慢地被快速、直覺的AP所取代。

iPad加速了這個變化。用Flipboard來瀏覽Facebook、用Discover瀏覽Wikipedia,讓Facebook與Wikipedia就像一本雜誌一樣,可以翻頁,可以隨身閱讀。而AP更可以利用Web所沒有的互動性,創造出許多更多有趣的應用。例如Wiki Hunt,就能把Wiki當作遊戲的方式來包裝。更不用說現有的一堆內嵌Google Maps的應用程式了。

除了這些之外,Wired雜誌還以媒體面的角度,來分析Web的落沒。有興趣的人就自己看看吧。

http://www.wired.com/magazine/2010/08/ff_webrip/

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

Windows不會是平板電腦的解決方案

自從Apple在今年四月推出了平板電腦iPad之後,果不其然,一堆電腦製造商打著「iPad殺手」的名號,也順勢推出了自家的平板電腦方案。從德國的Neofonie在4月12日推出了「WePad」,到漢王的TouchPad,這些「iPad殺手」大都打著可以執行現有Windows程式、支援USB輸入,可以執行Flash等功能,想要挫挫iPad的銳氣。但這些平板電腦解決方案頂多只是佔了一天的媒體版面,之後就沉寂無聲了。原因很簡單,問題還是出在作業系統。

圖為HP Compaq TC1100,摘自Wikipedia

重點是,微軟從來沒有針對觸控式操作,對使用者介面做革命性的翻新。就以Windows Mobile來說好了,相較於iOS與Android都是以多點觸控為導向所設計出的作業系統,Windows Mobile的介面自Pegasus以來,就沒做過太大的翻修。而UI元件也幾乎全都由桌上系統直接轉移過來,例如關閉視窗用的「X」或「OK」按鈕,Radio Button、Check Box、Slider Bar、Scroll Bar等等。而這些元件在桌面系統上,是被設計成以滑鼠來操作,準確度可以精準到1個pixel之內。但這種介面移植到行動設備上,用觸控筆來操作還算OK,但若是要用手來操作,就真的有夠勉強了。我每次要用手指來關閉視窗,都得試個兩三次才能按到那個大概不到10個pixel的精緻OK按鈕。很難想像Windows Mobile若是沒有hTC翻新過的Manila介面要如何用手指來操作。

而事實上,若是Windows適合用來當作平板電腦的作業系統,那麼今天根本就沒有iPad可以發揮的空間了。早在2001年,微軟便推出了「Tablet PC」的產品,以及「Natural Computing」的概念。但是為Tablet PC推出的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,只是多了筆式操作與手寫的支援,整個產品設計,始終無法跳脫筆記型電腦的框架。而最後Tablet PC的發展,只是讓筆記型電腦多了觸控筆、手寫,以及可翻轉螢幕而已。除了Tablet PC之外,微軟其他幾個類似平板電腦的發展,也都不是很順利,例如Smart Display、UMPC等等。

我的iPad入手到現在已差不多一個月了,以平板電腦來說,iPad的整體表現的確另人驚豔。iPad介面所有的按鈕,都比手指要來的大,大多數軟體雖然不像桌上型Windows軟體來的專業,但都還算是夠用。尤其軟體的數量也遠比我想像來的多,重點是,所有軟體的介面都算是Finger Friendly的。iPad最令我印像深刻的地方,就是反應速度已經快到不可思議的地步。這些特點,都讓iPad成為我窩在沙發時的最佳良伴。

在微軟對使用者介面有革命性的翻新前,未來平板電腦的主流,應該還是會屬於iPad和Android的天下吧。

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

觸控+藍芽的無線電話 -- VTech LS6245

家裡的電話一用就是十多年,因為平時也不太會有人打來,所以功能再陽春,也不太會造成太大的困擾。不過家裡只有一隻不會顯示來電的有線電話,每次為了接一通電話,還得立即放下手邊的工作, 一邊趕去接,一邊猜到底是誰打過來的。終於,在經過了整整一年的Survey之後,我們的數位家庭增添了VTech LS6245這個生力軍。
VTech是美國一家電子產品製造商,他只專注在兩種產品市場,一個是兒童互動玩具,一個則是家用無線電話。目前只有兒童互動玩具的部份有引進台灣,家用電話則是比較陌生。
LS6245是一台DECT 6.0的無線電話,他具有幾項特異功能:
  • 完全觸控的設計,機器上沒有任何按鈕,全都由觸控感應。
  • 支援藍芽,可與兩隻手機以及兩個藍芽耳機配對。可代接手機電話,也可以用藍芽耳機來講市內電話。
  • 可擴充至12台電話子機。子機有獨立在各大網站銷售。
  • 母機與所有的子機都支援免持通話的功能。注意不是單純只有擴音哦,還可以免持通話。
  • 內建可錄製14分鐘的答錄機。

LS6245的外箱比我想像的還要小。
DSC_0004
包裝正面:
DSC_0005
包裝背面:
DSC_0007
背面強調了他的藍芽功能、無按鈕設計、大LCD螢幕,以及免持通話等功能。
DSC_0008
來看一下內容物:
DSC_0009
裡頭的附件還滿簡單的, 一台母機、一台子機、電池、變壓器、電話線,還有頗有份量的說明書。比較特別的是,裡頭還附了一個用來擦拭用的絨布。這也預告了這台電話會容易沾附油污和指紋的小缺點。
DSC_0011
頗有質感的母機,除了放置子機的凹槽外,整台機器就呈現一個平面,完全沒有突出的按鈕。LS6245的母機本身就已經是一台免持通話用的電話了。
DSC_0012
母機的背面也很簡單,只留了一個電話孔和電源插孔。
DSC_0013
子機的特寫,同樣表面是完全的平面,沒有任何突出的按鈕構造。
DSC_0014
指揮艇組合。由於子機還沒裝上電池和背蓋,所以立的有點歪。
DSC_0016
來的母機的特寫,按鈕的設計還滿簡單的。LS6245的子機和母機功能幾乎一模一樣,只要能在母機做的事,也都可以在子機上進行。所以兩者設計的按鈕也幾乎一模一樣。由於LS6245的複雜功能,都是從LCD選單上選擇的,所以按鈕比想像的要少很多。
DSC_0019
與LS6245配對的子機,是LS6204。在Amazon等網站都有單獨販售,所以可以輕易地擴充子機。LS6245最多可以支援12台子機。子機的包裝盒跟LS6245很類似,不過尺寸小了一號。
DSC_0022
LS6204的包裝也很簡單,就是一台子機、一個子機充電機座,變壓器、說明書,以及一本同樣份量十足的說明書。
DSC_0023
LS6204的充電座很簡單,只要接上一條電源線就OK了。這樣的擴充方式很適合一個房間放一台。
DSC_0025

使用心得

LS6245是一台從外觀就能明顯感受到與眾不同的電話。它的設計完全沒有按鍵,所以整個電話的表面就是一個平面,背後則是半圓形的設計。電話只有邊框的部位,是用鋁質金屬的設計,所以拿起來並沒有想像中的重。不過觸控的設計,也讓它容易沾上臉油或保養品,所以要經常擦拭,才能保持一定的質感。觸控設計還有另外一個缺點,就是很容易按錯按鈕,因此,LS6245會在一定的秒數之後自動鎖上鍵盤鍞。另外,話機的耳機旁邊也有一個感測器,只要把話機貼近耳朵旁邊,鍵盤鎖也會自動鎖上,避免臉太大的人在講電話時會不小心碰到按鈕。但是也因為話機動不動就鎖上鍵盤鎖,因此任何操作前都得先解開鍵盤鎖,剛使用時會較不習慣。

這台電話的主要特點,是它整合了藍芽功能。LS6245可以跟兩台手機做待機連結。另外,還支援兩台藍芽耳機。也就是說,你可以用一台LS6245的話機撥打市內電話,同時又利用另一台LS6245話機連結藍芽撥打手機。感覺上就像是雙外線的電話系統一樣。

LS6245的來電顯示訊號僅支援FSK,原先我猜測在高雄的市中心,電信機房應該由DTMF轉成FSK了。結果天不從人願,電話一接上去,果然是沒有來電顯示功能。只好再花個300元買了DTMF –> FSK的轉換器,才解決了來電顯示的問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LS6245的每一台話機都具有免持聽筒的功能,而且還不是一般電話的免持擴音而已哦,這台電話還可以做到免持對談。每次忙著幫小孩換尿布,或是在做菜時有人打電話進來,應該就能體會這個功能有多重要。

LS6245可以擴充至12台電話子機,在連接之後,所有子機會看到一致的來電記錄以及通訊錄。也因為來電記錄和通訊錄是共用的,所以當同時間有一台子機在存取來電記錄時,其他所有子機就有能進入查詢了,通訊錄也是一樣。

通話品質方面,LS6245無論是一般接聽還是用免持聽筒,都有不錯的聲音品質。過去我們家即使是用有線電話,都會有好像是廣播或是「啵…啵…啵…」的雜音,之前中華電信的技師來看過說是大樓設計的問題,不過在LS6245上則是完全沒聽到雜音。另外一個題外話,LS6245的話機中間的圓形設計,真的還滿像BenQ電視的遙控器的。同時放在桌上還得小心別拿錯了。

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

數位家庭的多媒體中樞 -- Windows 7 Media Center

我沒有受過看電視的專業訓練,但我對傳統的看電視方式很有意見。每次看到什麼有興趣的節目預告, 等到想到的時候都是來不及了。有的時候則是節目播出的時候根本就沒辦法配合,家裡又沒有錄影機可以把節目錄下來,就算有,預約錄影的操作手冊又比核武的操作說明書簡單不到哪裡去。所以到最後,總是坐在電視前面,拿著遙控器從2號轉到100多號,轉完了再重新轉一遍。轉台的時間總是比看電視的時間要多。
我覺得理想中的電視,必須符合幾個功能:
  1. 電子節目表,可以直接查詢最近播出的節目。
  2. 可以很簡便地錄製想看的節目。
  3. 看即時電視的時候,可以隨時暫停、倒轉,或是快轉。
  4. 最好能整合音樂、照片等家庭常用媒體。
  5. 最好沒有錄製空間的限制,硬碟可以視需要擴充。
為了達成理想的電視,我試過了中嘉的第一代數位機上盒、Tivo、MOD,以及中嘉現有的高畫質機上盒。在多方比較之後,我最後採用了Windows 7內建的Windows Media Center。原因是Windows Media Center不但能符合我的所有需求,而且他是唯一具有擴充性的方案。這點以後有機會再做詳述。
Windows 7 Media Center開機後的選單功能,基本上功能依據媒體性質區分為電視、音樂、圖片+視訊,以及影片幾大類。
WMC-0001

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

夢幻的小鎮 - 美瑛町


秋天一個星期六的午後,我們的車跟著衛星導航的指示,緩緩地開進了這個靜溢的小鎮。泛白的天空不但不會讓人感到鬱悶,反而更讓人注意到這個城市的清晰。雖然是在假日,但街道卻幾乎空無一人。若沒有車站前幾個嘻笑打鬧的學生,冰淇淋店裡對我們親切微笑的店員,真的會讓人感覺進入到模型的世界一般。

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

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Google新介面

上星期在家上網時,赫然發現Google的介面怎麼不太一樣了。輸入關鍵字的地方字體大了很多,底下還出現我上網的所在地,而且搜尋的相關功能全被移到左邊去了。
我還在想,Google終於改介面了,可能明天去上班就有新的介面可以用了。沒想到都過了一個星期了,我在其他電腦上網看到的,全都還是舊的介面。只有家裡這台PC怎麼連都是新的介面。

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

Energizer確認了USB充電器軟體漏洞,有後門可能會遭到遠端攻擊

Energizer確認了USB充電器軟體漏洞,有後門可能會遭到遠端攻擊

科技的東西只要玩不出新花樣了,就會朝一些匪夷所思的方向發展。像Nero就是這樣,好好一個燒錄軟體,沒事還要放一堆多媒體功能進去。更扯的是,竟然還內含一整套的搜尋引擎,索引時還會把CPU的Loading佔到100%。真不知道燒錄軟體和搜尋引擎有什麼關係。

我也弄不懂用電腦來監控電池充電進度有什麼絕對的重要性,但是一個監控充電的軟體,竟然還能在程式裡頭開監聽Port,那就真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。

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

李小發的名字

打從知道有李小發開始,就一直為了李小發的名字而大傷腦筋。第一,我希望李小發的名字一定要有特別的涵義,而不是只有用字好看還是筆劃吉利而已。第二,喜歡標新立異的我,當然希望名字要夠特別,要能與眾不同。為了這個名字,我翻遍了老子,禮記,詩經各種古書,但還是找不到一種「就是你了!」的感覺。於是我放棄了。就用我對李小發的期望來命名好了。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